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折骨第74节(1 / 2)





  她抬着眼睫看他:“若你有一日,说要为了天下道义舍我而去,我不能原谅你。”

  她伸出自己的手掌,摊开在宋也川的眼前:“郎君,你瞧我还能握得住什么呢?做了父皇的女儿、大梁朝的公主,亲缘早就淡薄得像水一样。我的锦衾华服哪个不是受之于君,我唯独只有你了。”

  温昭明说得很认真,宋也川叹了口气拉住她的手:“我不过是随口一说。”

  温昭明攀着他的脖子坐在他的膝间,娇气道:“别离开我。”

  宋也川低头浅吻她的唇:“好。”

  *

  宋也川临上朝前嘱咐过霍逐风。

  等城门开后定要去寻顾安。送出城找个庄子藏起来,待他忙完之后去找他问个明白。

  因为相信霍逐风的本事,宋也川走得很是安心。

  晨雾将散,宋也川刚将今日要看的卷宗翻开第一页,他便听见了登闻鼓声。

  一声一声,响彻天地,打在他敏感的神经上。

  都察院的所有人都下意识地抬起头来,程既白唤来一个人:“去问问,怎么回事。”

  鼓声停了,又过了半个时辰,那人小跑着回来:“一个姓顾的县官千里迢迢从泺县赶来,要鸣冤呢。”

  众人面面厮觑,不知是谁嘲弄地笑了一声:“天真。”

  程既白似也觉得滑稽,漫不经心地问:“现在呢?”

  “依旧是照章办事。”那人作揖,“先打三十杖,正在大理寺衙门外行刑呢。”

  程既白摆摆手:“知道了,你下去吧。”

  都察院衙门里的官员又各自忙起了自己的事,宋也川轻轻放下了手中的笔。今天是腊月二十九了,庭中的积雪还没化,只是被宫人们扫起堆在一旁。明黄色琉璃瓦上挂着的残雪,汇聚成冰凌,挂在滴水檐下,有奴才正登着梯子逐个去敲碎。

  任他一尺多长的冰溜子再硬,摔在地上,啪的一声碎成了好几块。

  宫里没人再提起登闻鼓的事,宋也川等到下朝后,刻意多绕了半圈走到了大理寺的衙门外。

  地上干干净净,连行刑后残余的血迹都没留下。

  一辆骡车从大理寺衙门的侧门走出来,上头是一张破草席。

  宋也川静静地盯着那张草席看,突然问:“这里头是谁?”

  赶车的人原本接了这晦气差事有些不耐,抬起头见他有官服在身,说话客气了几分:“今天有刁民来击鼓,没撑过三十杖,死了。”

  宋也川掏出自己的鱼牌:“我是都察院的人,打开让我瞧瞧可好?”

  见那人面露迟疑,宋也川掏出了几两银子:“劳烦了。”

  那人接了钱,慢腾腾地将草席掀了个角,里头是个人,脸上盖着一块布。

  宋也川不嫌脏,抬手掀开了他遮脸的布。

  片刻后,他松开了手,脸上没有什么表情:“多谢了。”

  那人重新将草席裹上,四下无人,那人问:“你认识他吗?”

  宋也川似笑了一下:“一个仇家。”

  听他这么说,那人说话更不忌讳起来:“这人吃了熊心豹子胆,要弹劾贺大人。这样的腌臢事哪能传进宫里头,这三十杖本就可大可小,上头一句话的事,这样干干净净的了结才最好。”

  他重新赶起骡子:“不和你说了,天黑之前赶着去义庄呢,大过年的赶上这种晦气事。”

  天气是干冷干冷的。呼出的气都能变成一团一团的云雾。

  在掀开那张帕子前,宋也川始终不信顾安死了。他觉得贺虞会把他押进诏狱里,秘密地反复审问他。只要顾安活着,他总能想办法救他。

  但他死了,这是一劳永逸的法子。

  宋也川却很后悔自己那天没有和顾安再说两句话。

  他不明白顾安为什么这么做。

  又觉得自己隐隐有些明白。

  这个年轻士子像是一把刚硬的刀,可以断却不能折。

  顾安是被他推着走向这条路的,程既白的声音又在他耳边响起:“他是因你而死的。”

  秦子理对他说过,清白有罪。

  孟宴礼又告诉他,终有一日,天下清明。

  他们的话像是空谷回声般在他的头脑中荡开。

  入仕的这些日子,宋也川时常会感到迷茫。因为他觉得自己也是被时代推着走的人,他试图以自己的微薄之力向这个满是泥泞的朝廷抗争,却不知道自己还能走到哪里。

  宋也川迷茫地向前走着,天上开始飘落零零星星的雪末,似雪非雪,更像是一颗颗的冰粒子。宋也川没打伞,一个士人模样的人经过他身边时犹豫了一下,还是叫了他一声:“喂,公子!”

  宋也川抬头,说话的是个三十岁上下的青年,他脸上带着一抹和煦地笑:“没带伞么?”

  他将自己手中的伞塞给他:“前头便是我家了,这伞拿给你用吧!”

  宋也川愣了一下,张口欲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