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92章(1 / 2)





  正这般想着的时候,就听到一边沈融说了这王大头的事情了,“这王大头你应该也有所耳闻,他就是富商王富贵的大儿子,原名是王通,因为脑袋很大,却是不太通文墨,因此在书院之中,同窗就给他取了王大头这样一个外号。王大头在书院之中,每每都是垫底的存在。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,都对他很是熟悉。如今,他却是挂在榜首。事情,怕是遮掩不住了。”

  沈融说完这话,在原地驻足片刻,却是再也没有了挤到前面的心思了。一切还是发生了,这场科举考试终究是失去了意义。不仅如此,后面怕是还会扯出很多事情来。他抬头看向明媚的天空,却见远处天边似有乌云压压。一如此刻的盛京,怕是风雨欲来的前奏。

  沈锋看着沈融转身离开的背影,轻轻皱了皱眉,眸光复杂的看了前面已经引起骚动的人群,转过身子,毅然的跟上沈融的脚步。不管发生什么事情,他和沈融都是亲兄弟,无论风雨,他们都一起面对。

  兄弟两个转身往回走,却是在半路上遇到了赶过来的沈玥和萧御两人。

  沈玥看到沈融和沈锋兄弟两个面色不是很好,心中存疑,却是没有立刻问出来,而是默默的跟在两人身后,面上却是挂着担忧和关切。

  沈锋最是看不得这个妹妹露出高兴意外的情绪了,忙退后一步,与沈玥齐平,凑在她耳边,轻声将事情简单交代了一番。

  沈玥听了,心头也是大为震动,她首先想到的就是此事会不会牵扯到沈融。转头看向萧御,猫瞳之中溢满担忧和疑问。

  萧御伸手摸了摸她的脑袋,眸色微沉,坚定道:“无论如何,我会尽全力保护住你的家人的。”

  因为是她在乎的人,所以会称为他尽全力保护的人。

  沈玥心头的担忧顿时消散了几分,眉眼弯弯,露出一个满足的笑容来。

  这种感觉是前世未曾感受过的,无论何时,无论发生什么事情,他始终都在她身边,给她依靠。

  这种感觉,竟然意外的好,让她觉得满足而踏实。

  接下来,几人一路无话的回到了沈府。

  沈州和明氏也在府中等候多时了,一看到她们回来,顿时紧张的问道:“如何?”

  沈融却是没回答,心事重重的样子,“我有些不舒服,先回房休息了。”

  说完话,不等众人反应过来,就已经转身离开了原地。

  沈州和明氏两人还不知道发生了何事,看到沈融这个样子,顿时面面相觑。待沈融的身影消失在了视野当中,明氏顿时看向沈锋,“你今日是和你大哥一起去看榜的,你大哥这是怎么了?”

  沈锋重重的叹了一口气,正要回答,却听那边明氏已经顾自说道:“就算这次考不好也无碍,再好好准备,后面还有很多机会的。”

  自从科举考试结束后,什么都没有发生,风平浪静的,大家也就将沈融那日所说的事情淡忘了,明氏更是没有朝着那方面想。

  听了明氏的话,沈锋忙解释道:“我和大哥并没有看到贡院张贴的榜单,会如此乃是因为听到前面的人在谈论今年的科举第一,居于榜首的乃是王富贵的大儿子。”

  “王富贵的大儿子?”王家也是行商,和沈家在有些方面还有合作,明氏也曾和王家的主母喝过茶,遂在脑子里过了过,就理出了王家的情况来。那王富贵家里有两个儿子,大儿子和自家大儿子一个书院念书,据说天赋奇差,甚至有些憨傻。这样的竟然得了榜首,莫非是开窍晚不成?似乎也只有这个理由合适了。

  “大器晚成。”

  最后明氏作了这样一个评价。

  沈州和王家接触得更深一些,对王家的情况自然是了解得更加清楚一些,那王家的大儿子,前些日子还听那王富贵说不成器呢,写的策论被书院先生批得一文不值,这么快就开窍,实在是不现实。突然脑袋的里快速闪过一道光,想到了那日书房大儿子所说的事情来,顿时满面震惊,目光直直的看向沈锋,“难道是……”

  那两个字,却像是有千斤重,他如何也不敢吐出来。

  沈锋却是读懂了沈州未道出的意思,重重的点了点头,面上神色严肃。

  沈州重重的吐出一口气来,神色难看至极。

  明氏看到父子两个这般,却还是没想到关键之处,沈州就给轻声解释了一番。

  明氏顿时也被唬得不行,极为紧张,“那融儿会不会有事情?”

  大家顿时沉默了,如今谁也不敢确认,这件事情会如何发展,又会发展到什么地步。

  也是在这个时候,一封奏折送到了明帝的御案前。明帝疑惑的看了看那封奏折,见上面作了特殊的标志,转头问道:“小李子,这是?”

  小李子忙躬身禀报道:“回禀陛下,这是李国公刚刚送来的密折。”

  李国公府就是将门李家了,前些日子李国公的嫡长子受命领兵前往淮南关对抗北魏蛮夷,深得圣心。

  听是李国公送的密折,明帝面上神色顿时变得认真几分,眸中也是泛着好奇,伸手提起那封密折,翻开细细看去,面色一点一点的变得凝重起来,一双凤眸更是如染了墨汁一般,黑压压的,一场暴风雨在里面酝酿。

  “好啊,好一个石太傅,我萧国的肱骨大臣,清流砥柱,竟然做出这等事情来。什么清流砥柱,实则乃是我们萧国的蛀虫。查,一定要给朕好好查。”

  这件事情发生的时机实在是太差了,如今正是外患之时,明帝突然看到石太傅一党牵涉进了科举舞弊案,如何能够不震怒,那可是朝廷选拔人才的地方。若是都被人这般染指了,那以后整个朝堂之上不都是石太傅的人?这般还要他这个皇帝何用,到时候整个朝堂还不是唯石家命是从。越是想,明帝越是心惊。他一心都放在了北魏的问题上,重在外患,却是没想到都内里竟然有人在挖他的墙角,实在是严重触怒了他的底线。

  天子一怒,后果不堪设想。

  当日黄昏,皇宫之中李家嫡长孙李锐接了明帝的旨意,率领五千御林军出了皇宫,直接朝着石太傅家而去。

  一路之上,百姓看到银光铁甲的御林军从街道上疾驰而过,卷起阵阵尘土,纷纷都在猜测着盛京又发生了什么大事。

  “看这架势,怎么像是去抄家的?”

  有人小声的猜测着。

  “不会吧,前几日不是才抄的武国公府于家,如今却又是要哪家?”

  说起于家,盛京的百姓十个有九个是敬佩的,只是君王的旨意,即使心里觉得不公,却是半点不敢表露的。但是,于家抄家的事情,到底是在百姓心中埋下了一个不一样的种子。

  尘土飞扬中,李锐带着御林军在石家门前停下,当先下得马来,看守大门的两个小厮看到这幅景象,一个速速跑去内门禀报了,一个却是对着李锐的方向迎过来。

  “李小将军安好。可是找太傅大人,已经进去禀报了。”小厮笑盈盈的回禀着。

  “滚开!”

  却是没想到,李锐直接一脚踹过来,将脸上带着笑意的小厮踹到一边墙角,那小厮眼睛睁大,满是不可置信,猛然吐出一口血来,然后就晕了过去。李锐看也不看他,带着御林军大步就往太傅府里面闯去。

  一路上只要有挡道的,通通踹开,气势冷冽,所过之处,可谓是鸡犬不宁。

  “李小将军且留步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