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32节(1 / 2)





  “嗯,尚书令陆文瀚陆大人。这届春闱,圣人虽然交由三殿下主持,但主要还是由礼部负责,所以这次二人会同行。”何氏解释道。

  每一届的会试,上位者都会照例巡察京师各大知名书院,一为考生鼓气,二也为看看这届考生的资质。松灵作为大安最出名的书院,迎来自然是最尊贵的人。

  明舒捂了嘴——三殿下?那岂不是殷淑君传说中的夫婿人选?皇帝的儿子啊?尚书令?统领六部的老大?果然是大人物!她觉得这趟书院没白来,就算查不出谢熙的事,能和大人物这么近距离接触她也赚到了。

  “这两天明舒就跟着林大娘熟悉一下环境,林大娘,你教教她。”那边何氏已经定下留用明舒,吩咐了两句,又向明舒道,“对了,明舒丫头,还有一事需与你说清。书院内多为男子,又有马上赴试的举子,不可分心,你……”

  何氏的话说得委婉了,书院多为血气方刚的年轻男子,为了避免发生些不可说的问题,书院除了谢绝家属外的女客到访,院中招收的女子,也多为上了年纪的妇人亦或面容平平的姑娘,从没招过像明舒这样花容月貌的女子。

  “师娘放心,明舒晓得。明舒会跟着林大娘,不会乱跑。”明舒一下子听出何氏的言外之意。

  对于她的领悟力,何氏很满意,又道:“恐怕还得委屈你一下,这几日不能像普通姑娘家那样打扮自己了。”

  “没问题。”明舒一口应下。

  何氏点点头,吩咐林大娘:“给她找一套书童的衣裳换上吧。”

  林大娘应下,带着明舒离开。

  这厢何氏还拉着陆徜说话:“好孩子,你可是帮了我大忙。对了,你这妹妹今年多大了?”

  “十八了。”陆徜道。

  “正值婚龄,可许了人家?”何氏温和问道。

  “不曾。”陆徜一语刚出,马上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,抬眼望去——

  果然,师娘两眼放光。

  松灵书院的师娘,除了照管书院内务外,还有一个最大的爱好,给人做媒。

  “甚好甚好。”何氏笑得无比慈爱。

  陆徜忽然想抽自己嘴巴。

  那边忽然传来一声清脆叫唤。

  “阿兄,师娘。”有人从廊下飞奔而来,很快跑到陆徜身边。

  陆徜定睛望去,瞳孔不可察地一缩。

  明舒已换作书童打扮,简便的碧色束腰交领衣裳,头发全都梳成发髻藏进头巾中,清爽的模样叫人眼前一亮。

  其实……这打扮并没掩盖她的美貌,反而衬出了别样味道来。

  ————

  明舒在书院走马上任书童一职,是第二天的事。头一天何师娘虽然定下她,但她还是回了趟胜民坊,把事情交代清楚,翌日一早才又赶回书院,换上衣裳正式跟着林大娘熟悉书院环境。

  她先前进来时走的都是一条路走到底,并没真正逛过松灵书院,但实际上松灵书院很大,依山而建环境清幽,是让人潜心读书的好地方。东面是传经授学的教学地与孔圣庙,教学区分了三处院落,之三处院落所司之教责皆不相同,一众学子的寝屋则在南面的玉松馆里,大多是二人或四人一屋,不过即将赴试的举子不在其中,他们住在单独开辟出的寝屋区,因被翠竹环绕,故唤作竹林境。除此之外,书院西面有藏书阁与客舍,北面则是饭堂、内务处并院内诸杂役的居住地。

  余下的地方,就是依山而建的园林景观,其中不乏各种轩榭台阁,平时大多都开放着以供学子寻地读书。

  林大娘替何师娘管着书院里的大半杂务,譬如饭堂食材采买、院中各处耗材补充、院中学子寝屋里生活必需品的分发等等,每天忙碌得不行,在松灵书院东西南北到处跑,明舒跟着她跑了一下午,才堪堪摸清松灵书院的地形。

  “丫头,你在纸头写写画画什么?”跑了大半天,林大娘累得坐在路边石头上歇脚,看着明舒一路写写画画,觉得稀罕。

  “画的书院布局图。”明舒就将小本子往林大娘眼前一摊。

  看图还成,看那密密麻麻的蝇头小字,林大娘可吃不消,当下把小本本一推:“你画这做啥?”

  “书院这么大,规矩也多,我又不像大娘这般对书院各处了若指掌,闭着眼都识路,这不是怕自己走错了路,耽搁事情不说,万一跑到什么不能跑的地方,岂不是坏事?我可记着林大娘的教诲呢,教学区没有吩咐不能进入,玉松馆和竹灵境我是万万不能进的!再说了,过几日三殿下和陆大人来,我也不能拉书院后腿,万一殿下要个茶,我却送错地方,那不是糟糕。”明舒笑着道。竹灵境她做为陆徜妹妹的时候进过,但现在既然成了书院小书童,就不能再进了。

  这半解释半恭维的话让林大娘一听就笑开:“你这丫头,吃过仙丹?小嘴可真能说,跟你那阿兄可太不一样了。”

  明舒“嘿嘿”一笑,扶林大娘站起,往最后一个目的地走去。

  因为明舒识字懂数,第一天林大娘便安排她清点新到的一批文房四宝入库事宜,这些事对别人来说可能有点困难,但对明舒而言却是轻松活,不到半个时辰,所有笔墨纸砚就清点妥当,造册完毕,逐一存入书院库房中,喜得林大娘又把明舒一通夸。

  头一天就这么过去,明舒既没见着陆徜,也没遇上谢熙。

  不过,她不急。

  ————

  白天一切顺利,到了夜里却不顺了。

  给明舒安排的房间,是与灶上的马大娘一个屋。马大娘人倒是没什么,就是有个让明舒头疼的毛病——夜里睡觉打鼾。

  书院四周又格外清静,愈发显得那鼾声打雷一样,明舒在床上翻来覆去地难以入眠,想着自己要适应这里的生活,恐怕还得费些功夫了。

  就这么折腾了半宿,她才迷迷糊糊眯了一会,就又被马大娘起身的动静吵醒。

  马大娘管着灶,寅时末必需起来给全院人生火做饭。

  明舒又躺了半个时辰,再难入睡,索性也起身更衣洗漱。等她伸着懒腰出门时,天色已经微亮。一夜未得好眠,她本困倦,但叫山间晨风一吹,又清醒几分。这时辰书院还很安静,只有饭堂的厨房升起袅袅炊烟,明舒无处可去,就去了灶间。

  马大娘知道自己的臭毛病,见她这么早出现在这里,料想是昨晚被自己吵到了,于是给她打了满满一碗刚煮好的粥,又拿了个新蒸出的鲜笋包子。

  明舒道谢接下,用粥捂着手出了饭堂,走了几到饭堂附近的松石坐下,一边小口啜饮热粥,一边欣赏天光微熹的书院。

  只是一个包子还没吃完,附近就响起一阵脚步声,这脚步声由远及近,很快到了离明舒最近的卵石道上。

  明舒放下手上的东西,纳闷地朝前走了两步——这大清早的谁在这里跑步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