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36章清宁生8





  黄昏时分,七人来到一个村落,说是村落,其实只有十几座低矮的小屋,稀稀拉拉地散布着,外围还有几顶帐篷,像是山脚牧马人家的住处,一户砖房的窗户里透出灯光,老秦上前敲门,敲门声刚刚响起,屋里的灯突然灭了,然后听到兵器碰击的声音,老秦忙道:“老乡,我们是过路的商客,错过宿头,想找个睡觉的地方,不是坏人。”屋里不做声,老秦向商一人招招手,让他把背上的火把取下来点着,持着火把走近房门,用火把照着自己的脸。屋里的人可能觉得老秦的面相不像坏人,一个低沉苍老的男子声音问道:“你们从哪来?到哪去?”老秦早就备好一番说辞:“我们哥几个从金昌来,到张掖去,在大照子迷了路,麻烦老哥了。”那男子又问道:“你们的牲口在哪里?”老秦一时怔住,屋里男子冷笑道:“没说辞了吧?有光着脚用肩扛的客商吗?你们要马要牛,牲口都在那边,随你们取,别想让我们开门,我们父子七人,有七把刀,你们自信能打赢我们,就尽管来吧!”随后听到屋里一片杂乱的兵器碰击声,好像屋里有不少人。

  老秦一听屋里有七把刀,不由得向后退了一步,范虚上前一步,笑着说道:“老哥不要害怕,我们确实是行路之人,只是想借个地方睡一晚上,外面露水太重,无法外宿,打扰你们父子二人了。那边帐篷空着,我们就在里边随便借宿一下,明天走时,钱银放在帐里,您去收一下。放心休息吧,我们不打扰了!”说完就示意老秦和杜百年等人向帐篷走去,屋里人不做声。那个帐篷的门是用木棍扎成,外面包着羊皮,老秦先进去看了一下,道:“还可以,大家进来吧。”忠恕进去,看到这是个堆放牧具的穹庐,一角堆着干草,虽然陈旧一些,但里面空地不小,也没秽物,还算干净。众人坐下,老秦叹道:“世道真是变了,三年前我也走过这里,一说迷路了,老乡们都把你迎进家里,端吃端喝,热情得很。现在,唉…”。杜百年道:“估计这里最近不太平,盗匪不少,百姓戒备心重,自然不敢接近生人,何况我们冒充客商,破绽还真不少。”彭桂枝笑道:“至少老秦看着就不像个商队老板。”老秦苦笑道:“我嘴笨,一下子就被人问住了。”

  老秦拿出背上干粮分给大家,众人进食歇脚。商一人突然问范虚:“范师伯,我知道以您的内力,能听出屋里只有两个人,但怎么知道他们是父子呢?”杜百年笑道:“你师伯蒙的。”商一人摇摇头:“范师伯从无戏言,绝对有根有据。”范虚见商一人如此好奇,不忍骗他,道:“他们的呼吸一个低沉一个浊重,虽然尽力压低呼吸声,但还是能听出间隔相同,嗓间也有些相似,像是一家血亲。”商一人疑惑地道:“这也能听出来?”他确实有些不信,他师父杜百年笑道:“何止能听出父子血亲,儿子二十四五岁,五尺来高,右腿有些跛,你明天看看是不是。”商一人听师父这样说,更是惊奇,还想再问,杜百年笑着摆手:“别问!别问!天明自己看,自己揣摩,吃饭!”杜百年平日脾气甚好,但对于教徒弟却没什么耐心,师父发话了,商一人不好再问,闭嘴啃干粮。

  忠恕知道这些道人们绝不是信口开河,他们如何能隔着墙壁听出屋里人的长相,确是稀奇,明天他也想看看究竟。范虚吃了几口,看一看老秦爷儿俩,问:“忠恕,走了两天,累不累?”忠恕摇摇头,老秦道:“累了不要硬撑,脚胀就说一声,给你找匹马骑。”忠恕道:“大伯,我真地不累,腿好像不是我的,能一直走下去。”范虚点点头,道:“你们在草垛上躺一躺吧。我们入课。”老秦把草垛摊开,整理了两个铺位,对忠恕道:“孩子,快躺下。”范虚五人就地打坐,已经入定。忠恕道:“大伯,你睡吧,我也坐会。”老秦见过忠恕坐着睡觉,也不勉强,弄熄火把,自己躺在草铺上休息,忠恕则像范虚等人一样打坐入定。

  第二天醒来,老秦把草垛重新整理好,掏出一枚银币,放在帐篷中显眼的地方,忠恕来到帐外,见不远处有十几个男子或空手或抄兵刃,疑惑地望着他们,昨晚要投宿的那座屋门也打开了,一老一少两个男子抄着刀立在外面,正警惕地看着他们,那父亲有四十多岁,儿子果然像杜百年说的那样,二十四五岁年纪,五尺身高,挪动之间能看出右腿不太方便,忠恕觉得这几位道长像贾明德一样不可思议,商一人看杜百年的眼光里更是充满了钦佩。

  范虚向那父子二人拱拱手,领着大家向前走去。忠恕回头望望,高大的祁连山脉就在身后,而北方极远处有一道红色高地,在高地与山脉之间,东西横亘着一片巨大的平地,这就是著名的河西走廊了。向西北望去,走廊上有座青色的城池,那里就是他们此行的目的地-张掖城。在山脚草原与张掖之间是一片戈壁,遍布大大小小的碎石和稀疏的牧草,间或有数个小绿洲,走了七八里,来到了一个叫兰燕的小小绿洲,绿洲面积不足一里,住着四五户人家,开着一家小客店,客店的老板认得老秦,殷勤接待,众人在此稍稍喝了点水,继续向西行去,正午时分,终于来到了张掖城。

  张掖位于河西走廊的中段,西周时期,戎、狄两族在这里居住,秦汉之际,北方的匈奴族强大起来,击败并赶走了戎族月氏人,河西遂成为匈奴右贤王的领地。西汉武帝之时,骠骑将军霍去病进军河西,击败匈奴,在此置张掖郡,意为“张国臂掖,以通西域”。两晋南北朝时期,沮渠蒙逊在张掖建立北凉国,他发展农业,大兴儒学,推广佛教,翻译佛经,开凿石窟,扩大同西域各国的交流,张掖呈现出空前的繁荣,成为北方中国佛教的中心。隋代末期,天下大乱,走廊上的隋军被抽调到中原平乱,突厥人趁机侵扰,两次攻破张掖,大掠而去。李渊称帝后建都长安,由于中原不定,唐军一直在山东征战,向西则采取守势,防守的重心在张掖东面五百里的武威,张掖城里只有寥寥数百守军维护治安。

  虽然城里的繁华已经大不如从前,还是让忠恕大开眼界,他第一次见到成群的牛羊,见到威武的骏马和形色各异的男女老少,觉得什么都新鲜,眼睛好像不够用。商一人年纪虽然比忠恕大得多,但他也是自幼进寺,少在俗世行走,像忠恕一样眼睛乱瞅。

  老秦领着大家来到一家店铺前,店老板姓曹,是个长须胡人,张掖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,所以有不少胡人客商在此经营。曹老板说得一口流利的汉话,见到老秦扑上来就拥抱,然后热情地把大家让进他的店铺里。近年来,老秦多是委托曹老板采办寺里所需要的物品,每到夏天,老秦下得山来,曹老板已经把粮食、布匹等大宗物品准备好,再稍作采办,补齐一些小物件,雇了马队脚夫,三五天就能回程,来回最多十天,但今年的情形有所不同,其它物品都准备得差不多了,但寺里必不可少的粮食却无处筹措。据说突厥人换了新的大可汗,北面草原上的突厥部落少了约束,不断逼近走廊袭扰,唐军在走廊上驻守兵马不足,只能守卫城池,保护不了来往的商队,半年里已经有七支商队被劫,不仅货物被抢,商队的丁壮也被突厥人抓走,卖到大漠里做奴隶,所以现在规模小的商队轻易不敢出门,张掖城里不仅丝绸不足,粮食也缺少了。张掖城廓周围只有窄窄的绿洲,再往外就是茫茫戈壁,所需粮食都是从东面运来,现在购粮价格涨了一倍,还是筹措不齐。

  粮食是寺里必不可少的东西,可张掖城里也没多少粮食,老秦应变能力不足,听完后苦着脸不知如何是好。这时范虚插话问曹老板,哪里能筹集到粮食,曹老板说,现在武威城里堆积了很多粮食,价格都跌了三成,可惜没人敢运,如果他们能在当地找到胆大的商队,他可以给在武威的兄弟写封信,让他替寺里收购粮食。范虚和老秦几个一合计,决定杜百年、老秦和忠恕三人整理已备好的物品,先回阿波大寺,范虚、彭桂枝、高丞和商一人四人东去武威,筹集粮食后回山。

  第二天一早,范虚四人持着曹胡的书信出发了,老秦领着忠恕清点物品,杜百年则好似没事人一样在城里闲逛,出去了一整天,晚饭后才回来。老秦带着忠恕下山,原是想让他见见世面,没想到张掖城里这样乱,而作为依仗的范虚等道人们又离开了,只剩下杜百年这个老道,又像幽魂一样找不到影子,吓得老秦紧紧看着忠恕,不让他离开自己视线一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