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14章朝阳宫3





  虬髯客不再偷听两个厨子谈话,贴着墙壁向后院摸去,知道这里就是朝阳宫,他更加小心,提起全部功力辨听声音,朝阳宫在江湖上享誉百年,盛名绝非虚得。按佛教的规制,第三进院子应该是寺院的主殿,这里却有一低一高并排两座佛殿,高大的是寺里的藏经阁,低矮的是法堂,法堂在寺庙的中轴线上,藏经阁却偏向左边,看来此庙在多年前经过多次重建,较低的法堂可能是原来的正殿。两座建筑都关着门,藏经阁中一片漆黑,法堂里有灯光,在法堂台阶下站着三个人,一高一矮两个黄衣道士执剑守在门口,一个着俗装的高大男子背对虬髯客站立着。那个稍高一些的黄衣道士说道:“老秦,采办的事我知道了,你列个单子,明天我转呈掌教真人。五更还有早课,你回去休息吧。”那高大男子就是史胡子口里的“老秦”,老秦躬身向两个道士施了一礼:“监院辛苦,我先回去了。”说完转身往厨房走去。

  老秦走后,那两个道士依旧守在法堂门口,在黑暗中静静站立,不言不语。在道教宫观中,监院总领宫观一切事务,名义上相当于佛寺中的方丈和住持,有些宫观的监院也称为方丈或住持,当监院者要受过三坛大戒,接受过律师传法,戒行精严,德高望重,受全体道众拥戴。与佛寺不同的是,监院不是宫观的最高职事,正统的道观还设有掌教这个职位,掌教是道行最深的继承法统的道人,一般不理宫观的具体事物。宫观中还有两类道士的地位高于监院,一类是真人,比真人地位更高的是宗师,通常尊称那些道行高深羽化登仙的道士为真人,各道派开山传道的首领称为宗师。监院站在门外执守,那法堂里面的人物估计就是朝阳宫的掌教真人或宗师了。

  虬髯客经验老到,判断法堂内必有大事,执守的不会仅仅只门口二人,他凝神倾听,果然听到房顶和屋后有极轻的异响,那是风吹衣袂的声音。道家最重呼吸之法,屏息是基本功夫,修炼三年就能静息一个时辰,所以很难听到修道之人的呼吸声,据说功业最深的道士能完全消除呼吸,身如石碑,发功时甚至可凝结身体周遭的空气,即使是利箭也不能穿过,功力稍浅的仅能枯化自己的肉身,风吹雨淋就会发出异响。

  虬髯客辨清屋后二人和房项二人的位置,盘算着如何潜入屋内。法堂的屋檐是密封的,门从里面闩住了,两边的窗户是固定的,他绕行到屋后,见法堂后壁是一堵整密的墙,没有窗户,两个道士执剑守在两角。如果从屋顶进去,除了要避开两个道士的耳目,还要揭开瓦片穿透封泥,动静太大,肯定要惊动屋里屋外的人,唯一的路是设法从窗户进去。他算计了几种穿窗进去的办法,把握都不大。他好奇心重,越是龙潭虎穴越要闯一闯,但又不敢冒失,一旦显了形迹,必有一场恶斗,守在法堂外的都是一等一的高手,光是那个监院就没有把握应付,更别提法堂内还有更厉害的人物。

  此时前院打了两通鼓,已经是二更天了,门外的两个道人就像雕塑一样站立着,一动不动,寒气越来越重,矮个子道人的胡子上泛起霜花,前院的钟磬声停止了,应该是晚课结束了。虬髯客希望此时有道人过来,那样就有机会偷袭门前的两个道士,如果有一阵大风也好,可乘机撒把草叶迷乱道人的眼光,可等了半天,始终没人到后院,他仰头看了看天空,雾气遮住了星光,寒露深重,也没有起风的征兆。

  就在虬髯客思虑着要不要去前院放把火时,只听法堂的木门吱的一声打开了,一个人走了出来,门前的高个子道人听到声响,转身问道:“师兄,怎么样?”那人低声道:“二位师弟辛苦,你们进来吧。”声音低弱,好似虚脱一样,两个道人上前扶住他手臂,搀着他回到屋中,虬髯客得此机会哪会放过,一闪身就跃到法堂的屋檐下,像壁虎一样游到窗楹上方,倒挂着向屋内望去。只见法堂内很是空阔,没有佛道塑像,地上放置着四个蒲团,有两个道人一前一后闭目坐在蒲团上,前面的道人穿着黄袍,身型枯瘦,身体在微微颤抖,后面的是个年岁较大头发花白的老道,身上道袍湿得透透的,整个人像刚从水里捞出来一样。被监院称作师兄的道人约有四十来岁,面目清秀,神色温和,如果不是穿着道袍,倒像个私塾先生,他的道袍是紫色的,道家以紫色为最尊,估计他就是朝阳宫的掌教真人。

  虬髯客是大行家,一看就知道掌教真人和那个老道士刚才在运功为那个瘦道人疗伤。只听老道士鼻孔里哼了一声,嘴巴微微张开,平平吐出一道柱状的白气,有一尺多长,老道士闭上嘴,那白气凝而不散,晶亮亮的,平直地缓缓向上飘去,遇到屋顶,就像玉尺一样横在那里。虬髯客大惊,他曾听师父伊叙奴讲过,中土道家有种养气功夫,修到最高一重,不仅寒暑不侵,刀剑也不能伤其身,其内息能凝成实块,每次内丹震动之后,嘴巴或耳朵里能冒出云气,这些云气会凝结为拂尘、玉尺、木剑等道家法器的形状,这个貌不惊人的老道士吐出玉尺,看来内功已臻绝顶。虬髯客暗道:俗话说天外有天人外有人,果不我欺,自己曾以为内力天下第一,被义弟超出后甚是失落,现在来看,纵是李靖的内力也远逊这个老道,自己离天下第一的宝座更远了。

  老道士睁开眼睛,缓缓站立起来,掌教真人伸手想扶他,他左手一拦,轻声道:“不妨事”,上前看了看瘦道人的脸色,点点头,道:“睡去。”说完轻轻一抖身,刚才还浸透汗水的道袍腾起一片白气,白气转瞬即逝,道袍随即变成浅色。老道士向门外走去,监院道士想送他,被他伸手拦住。虬髯客立刻闭上眼睛,屏住呼吸,像老道人这种高手,能察觉到眼睛在暗夜中反射的星光,稍有动静就暴露了,过了一会,估摸着老道士已经走远,虬髯客这才睁开眼睛,重又向里瞧去。

  此时那个瘦道人气息越来越急,不一会,头顶冒出淡淡的雾气,掌教等人凝重的脸色终于舒缓下来,虬髯客判断这个瘦道人受了极重的内伤,又身有隐疾,难以自愈,所以掌教真人和那个老道士才不惜冒着风险,损耗真元为他疗伤,现在他的内力已能催化体液,气息急而不乱,说明已无大碍。

  过了半炷香功夫,瘦道人睁开了眼睛,站起来向三人立掌行礼:“多谢诸位师兄弟,多谢达师叔!”监院和那个矮道士立掌还礼,掌教真人捉住瘦道人手臂,微笑道:“老君保佑,师弟闯过了玄关,今后再不受怪病困扰。”瘦道人眼中冒出泪花:“明德微末之躯,无功无用,死不足惜,师叔与师兄为我损耗真元,如若敌人此时来到,明德必成朝阳宫万世罪人。”

  虬髯客听到“敌人”二字,心中一动,这个敌人显然非指自己,还有谁敢成为朝阳宫的敌人,难道是武显扬?

  掌教真人微笑道:“贫道学浅,昨日才悟到解除怪病的道路,害师弟受了许久折磨,实在惭愧!师弟业通今古,朝阳宫全部绝学尽在师弟心中,怎么能说无功无用?要说无用,也是贫道无用,辜负师父期望,坠朝阳宫声名,害师弟受伤,不仅无用,而且有罪。”那监院道长插话道:“掌教师兄此言差矣!武显扬天生反骨,叛教早在师父意料之中,开山宗师一百多年前也预言我教有此一劫,劫数乃是天定,与人力何关!若非师兄力挽狂澜,击走那贼子,我教百年基业势必毁于一旦。”

  虬髯客心道:武显扬果然叛出了朝阳宫,当时必有一场恶战,武显扬、许逊他们斗不过掌教真人,逃下山去,朝阳宫经此一役,受创颇深,这才阻断与外界的通路,闭门疗伤。瘦道士明德八成就是那时受的伤,听掌教的口气,明德道术很深,他们不能不救,不知朝阳宫为什么会起内讧,佛道中人消极遁世不通权变,遇到变故,自己应对不来,偏爱用劫数作借口,实是懒惰无能,推诿卸责,虬髯客对此极是不屑。

  这个地方透着太多古怪,只看这帮道士躲在佛寺里就匪夷所思,虬髯客还想再探下去,前院里三更鼓响了,他只能忍下好奇,安顿了忠恕,带着满腹狐疑悄无声息退出朝阳宫。

  虬髯客出了祁连山,越过张掖城来到酒泉,赫然发现当地有不少景教教堂建在佛教寺庙里,当地居民混杂,教派纷乱,多数信众一身多投,寺庙中教徒杂居是寻常之事,这才知道自己少见多怪了。